中國造船用鋼市場回顧及2014年展望
2014-02-21 08:18:03 來源:鋼之家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升級換代進步大
我國船板生產企業主要包括重鋼、湘鋼、鞍鋼、新余、沙鋼、寶鋼等。2013年,前10家企業船板產量為771萬噸,占國內船板產量的81.5%,比2012年下降了0.5個百分點。從生產情況來看,高強度船板比例最高的企業是中國五礦營 口中板有限責任公司,占其船板產量的60%;超高強度船板產量最大的企業是重鋼,為95.1萬噸;船板產量增幅最大的是湘鋼,同比增長13.3%,其次為南鋼,同比增長5.4%。
船廠一致認為,骨干鋼廠在質量、交貨期、售后服務、運輸方式等方面做得較好。對船廠來說,市場低迷,交船很難,對于船板質量,船東和船級社非常挑剔,船板一旦出現質量問題對交船影響很大,所以在價格和質量比較上,船廠更加注重質量。另外,骨干鋼廠多年來與船舶企業保持了非常好的合作關系,能執行長期協議價,按合同交貨,售后服務及時并做到風險共當,利益共享;在付款方式上也較優惠,多采取到貨付款,尤其對于長期協議的企業,一般為先給貨后付款。
2013年,造船用鋼升級換代得到政府及中國工程院的高度重視,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和裝備司組織召開了船舶用鋼合作推進研討會,提出擬借鑒先進國家船舶及海工用鋼標準的發展模式,結合國內當前船舶及海工用鋼在規格、公差控制、表面質量等方面的實際需求,由鋼鐵和船舶行業共同研究進一步制定船舶及海工用鋼分等和專用標準;同步完善船舶用鋼檢驗和認證規范;擬建立有利于促進行業發展的船用鋼材價格形成機制,鼓勵優質優價,促進船用鋼材和船舶建造質量的提升。
為了支持海洋工程裝備業的發展,中國工程院周廉、薛群基和翁宇慶院士共同牽頭開展了“中國海洋工程材料研發現狀及發展戰略初步研究”項目,經過8個多月的緊張調研、研討已形成了初步方案,擬上報政府相關部門。
2013年,政府相關部門及船級社加大了船用鋼材標準的修訂工作,涉及內容包括提高鋼材抗疲勞性能要求、降低船舶自重、增加耐腐蝕要求、修改鋼板厚度測量點等。
上傳下導反彈現
2013年,全球航運、造船市場明顯回暖,新船價格企穩回升。我國船舶行業新承接船舶訂單接近7000萬載重噸,同比增長242%。由于新承接船舶訂單量連續8個月大于造船完工量,船企手持船舶訂單量逐月回升,保證了骨干船廠在未來1~2年的正常生產。按目前手持訂單量測算,2014年我國開工船舶將比2013年有較大幅度增長,造船用鋼需求預計也將出現增長,預計需求將為1300萬噸,其中造船板需求為1000萬噸左右。受鋼廠成本剛性增長和船用鋼材需求回升的影響,船用鋼材價格將止跌回升。
2014年鋼鐵企業成本將出現剛性上漲。雖然鐵礦石價格受需求疲軟的影響可能會下降,但鋼廠的人工成本、減排成本、能源成本、財務成本、資金成本、土地成本、物流成本、技術開發成本等將出現剛性增長。這些成本的增長不可能完全由鋼廠消化,必然一部分傳導到下游用戶單位消化,船用鋼材的價格可能會出現剛性上漲。
2013年,新船市場企穩反彈,一批注重新船型開發、建造技術先進、管理到位、市場定位準確、建造質量好的骨干船舶企業大量承接訂單。統計顯示,重點監測(產品庫 求購 供應)船舶企業新接船舶訂單占全部訂單量的93%。其中中國船舶(600150,股吧)工業集團公司和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兩大造船集團在穩定生產、加大接單力度方面表現突出,新接訂單占總訂單量的45.8%。此外江蘇揚子江船業(位置 評論 新聞)集團、南通中遠川崎(位置 評論 新聞)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揚州大洋造船(位置 評論 新聞)有限公司、江蘇新時代造船(位置 評論 新聞)有限公司在2013年也承接了較多的新船訂單。這些新船多數將在2014年開工建造,用鋼需求將會出現一定幅度增長。
2014年,隨著大型船廠接單壓力緩解,船價將出現緩慢回升,一些訂單儲備較充足的大型船廠船位緊缺,部分訂單將轉向中小船廠。同時交通運輸部、財政部和上海市等18個省(區、市)政府聯合制定的《“十二五”期推進全國內河船型標準化工作實施方案》于2013年10月1日起施行。《方案》明確規定“十二五”末,標準化船舶要占到內河運輸船舶總噸位的50%以上;全國內河船舶平均噸位要達到800載重噸!斗桨浮诽岢鲆幌盗写胧,鼓勵現有老舊高耗能船舶提前退出航運市場,將為中小船廠帶來可觀的新增訂單,中小船廠的船用鋼材需求也將增加。
2013年,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承接各類海洋工程裝備(含改裝)52座、115億美元,分別占全球成交115座、482億美元的45.2%和23.8%;承接海洋工程船(船型 船廠 買賣)104艘、35億美元。我國海工企業承接的52座大型海工裝備包括自升式鉆井平臺(船型 船廠 買賣)33座、半潛式鉆井平臺6座、居住平臺/船10艘。2014年,隨著這些海工項目的逐步開工,海工用鋼需求也將實現增長。
經歷了全球金融危機的洗禮,多數船東出于規避風險的考慮,只愿意在那些信譽良好、技術過硬、財務健康、創新力強的船企下單造船。我國重點監測造船企業39家,截至2013年底,手持新船訂單1.18億載重噸,占全部手持訂單的90%,從地域分布來看,主要分布在上海、大連、廣州及江蘇省的南通、靖江等地區,船用鋼材的需求半徑將出現新變化。